“国学”是什么

期次:第821期    作者:梁丽婷  宣传部   查看:70

    近年来,高校里的“国学”热不断升温。2012年,清华大学成立人文学院。山东大学设置的儒学学科也在这一年开始单独招生。许多高校都有汉服社,穿汉服举行成人礼等活动成了校园里靓丽的风景。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曰:“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在古代,“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随着历史变迁,“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变化。

    唐代贞元年间,李勃于庐山白鹿洞隐居读书;南唐时,在其遗址兴建学馆,称“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宋代,改称“白鹿洞书院”,为四大书院之一。“庐山国学”是一所藏书、讲学的“学馆”,所藏之书与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把“国学”同“西学”相提并论,作为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是在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清末民初。晚清民国之交,中华民族历经鸦片战争以来的种种屈辱,遭遇了空前的国家危机,从而激发起了强烈的民族救亡意识。在这种形势下,对国学概念的思考与中华民族的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章太炎认为国学可称“中国独有之学”,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认为:“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邓实的国学概念较为广泛,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

    究竟何为国学?迄今为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学术界并没有给出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而言,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诸如传统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也属于国学范畴或是国学外延。 

    若以学科分,国学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居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部、子部为重。

    “国学”一说,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国内掀起“文化寻根”热,90年代“国学”热再次兴起直至今日。“国学”热的背后,是今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是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及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