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你知道多少?

期次:第881期    作者:赵烨烨   查看:35

    编者按: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为让全校师生全面了解我校“双一流”建设推进情况,本报记者特约采访了我校发展规划处处长罗英姿教授,向读者深入解读我校“双一流”建设工作。

如何评价此次我校入选“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

    答:能够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对我校多年来学科建设成效的充分肯定。2011年学校确立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建设目标以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学科实力不断提升。一是学科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我校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进入ESI前1‰,跨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二是学科国内评选取得佳绩。作物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现代园艺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信息学等8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入选数量位居江苏高校第4位;科学技术史、生态学、公共管理、畜牧学、草学、化学、机械工程等7个学科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三是学校的国际排名不断提升。2016年,学校首次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榜,位居600-800名之间;2017年,学校位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最佳大学排名”榜的第666位;2017年,学校首次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

“双一流”学科的评选标准有哪些方面?

    答:据了解,入选国家一流学科(非自评)建设名单,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2012年学科评估前二名或位于参评院校前10%且80分以上;2012到2017年第一单位主持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上;2017年4月前进入ESI前1‰。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作物学2个一级学科在2012年学科评估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我校农业科学进入ESI前1‰的最主要贡献者。但国家认定时,将ESI的农业科学归属于国内的农学门类,我校的作物学按2012年的评估结果已进入不再重复计算;我校另一个ESI前1‰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的进入时间为2017年5月,未能纳入。

如何通过 “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答:学科是大学组织的基本单元,综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无不以一流学科为突破口,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
    2017年6月,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编制了《南京农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学校将以点带面,以两个一流学科带动相关学科群组建设,其中“作物学”学科群涵盖作物学、植物保护和园艺学3个一级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群涵盖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和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学校将充分发挥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一流学科群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和催生引领农业发展的新兴学科方向,催生更多的学科高峰。同时,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发展,逐步形成关联度高、互为支撑、结构合理的学科生态,催生更多的学科高原,进而形成学科高峰与高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带动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

我校目前学科建设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在哪里?

    答:目前学科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结构趋于合理,初步搭建了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学科框架,农业与生命科学的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二是学科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佳大学学科排名中,我校农业科学排全球13位、植物与动物学排55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我校农林学科位列50-100名;在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结果(NTU Ranking)中农业领域的总体排名从2012年的141位上升到2016年的53位。三是农科整体优势进一步巩固,生命科学快速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快速崛起,公共管理学科特色显现,部分学科已迈进国内一流或国际一流行列。
在充分肯定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科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群体不足;三是学术论文质量有待提升;四是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能力有待增强。

围绕学科建设,学校在相关体制机制上有哪些创新和调整?

    答:学校将从管理体制机制、自我评价机制、资源配置决策机制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
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完善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领域重大事项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作用。构建扁平化行政架构,改革机关服务模式,推行“清单式管理”,实行管服分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提升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和办学效率。
    在自我评价机制方面。改进办学绩效认定,从偏重于内部科研成果、高水平论文、科研经费等指标,到更加注重第三方评价结果;从偏重于国内高校间的排名到更加注重学校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改革教师聘用制度、考核制度、分配制度,对教师的评价从偏向科研转向对教学、科研及公共服务活动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导向,从课程评价、学业评价、社会评价三个方面,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在资源配置决策机制方面。由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资源配置进行统筹和平衡,经校学术委员会咨询后,报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依次审议、审定后执行。加强学院资金统筹能力,在不违反财务制度的前提下,建设资金以额度方式下达学院,由学院统一编制预算,统筹使用。深化学科经费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整合财务管理系统与学科经费管理系统。

请您对我校未来学科发展进行一下展望。

    答:学校将不断强化农业与生命科学的优势和特色,构建适度综合、面向未来的学科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学科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力争8-9个学科群进入世界一流行列(ESI前1%),其中2个学科群稳居世界一流前列(ESI前1‰);2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第一或前5%,5个以上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10个以上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20%,涉农学科综合表现进入世界大学前50位,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
    第二步,到2030年,进一步丰富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内涵,实现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进入世界大学500强,其中,农业科学进入世界前10名、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世界前50名、环境与生态学进入世界前300名。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一所优势更加突出、学科更加综合的国际知名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