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索引研究先驱中国农业历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纪念万国鼎教授诞辰120周年

期次:第887期    作者:刘传俊   查看:246


人物简介


      万国鼎教授(1897-1963),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近代索引研究的先驱。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首届主任,终生致力于农史资料汇集和整理,农业古籍和农业历史的研究。他主持汇集和整理、分类辑成的中国农史资料共613册,4000余万字,并创办我国最早的农史刊物《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在国内外农史和科技史学界颇具影响。


      万国鼎教授终生致力于农史资料汇集和整理,农业古籍和农业历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0部,撰写论文130多篇,其中正式发表的有78篇。他的专著和论文,史料丰富、考据翔实,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注重。


淡泊明志,献身农史


      万国鼎的少年、青年时代,在读书学习和思想方面受到其母舅的影响很大。1915年6月,他在江苏省常州中学毕业后,原先欲报考上海南洋公学电机科,希望做实业家、发明家,后决定投考金陵大学农林科,希望能在学问中有所作为,做一名学者。万国鼎先生年轻时就要求自己:“有为者高瞻远瞩,随时随地,择善坚持,而不较一日之短长。不怕当前困难,不计一时得失,常作五年十年的打算”。1916-1920年,在金陵大学就读期间不仅认真钻研现代农业科学,也注重文史课程,在校期间就发表文章数篇。曾任金陵大学农林学会会长、《金陵光》编辑、学生自治会主席、五四运动议事部副主席、南京学生会金大学生代表等。1920年,万国鼎先生留校担任助教,后经钱天鹤教授推荐到上海万国检验所担任技师。1922年6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编辑,负责编辑和校订有关农业的图书。1924年1月,回到金陵大学任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他利用金大农业图书研究部丰富的农业图书资料,从浩如烟海的农业古籍文献资料中,搜集整理了3700多万字的农史资料,并分类辑成《中国农史资料》456册。万国鼎先生同时对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作了一系列的开创性工作,如在金陵大学开设“中国农业史”课程,着手编写中国农业史专著等。1932年11月至1949年6月期间,万国鼎先生一度从事田赋调查、地政调查、研究与教学,其间有很好的仕进机会,但他那时就给自己写下了座右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1956-1959年间,他组织室内部分同志,从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100多个文史单位,收集了1540多万字的资料,整理为《中国农史资料续编》157册,连同前在金陵大学辑成的456册,共计613册,计4000多万字,1959年后又组织更大的力量,奔赴全国各地,从全国8000多部地方志中搜集摘抄了3600多万字的农史资料,辑成3大类680册。这套资料真可谓是洋洋大观,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称得上是空前的创举。它凝结着万国鼎一生的心血与汗水,也是他对农史研究事业的重要贡献。这些资料,门类齐全,史料翔实,检索方便,受到了国内外农史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近代索引研究的先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索引事业开始在国内兴盛。万国鼎最早重视并总结了这一现象,从理论上形象地将其总结为“索引运动”。他在《索引与序列》一文中创建性地提出“索引运动”的概念,对“索引运动”进行了理论概括。这是万国鼎在索引学理论研究方面最著名的贡献,推动了我国索引事业的发展,他首创汉字母笔排列法,编纂出版《新桥字典》,该字典是其排检法思想的载体工具。他最早应用主题法编纂索引,《农业论文索引》是他开展索引编纂实践的重要成果,是民国“索引运动”时期科技文献索引编纂的杰作;他在索引法教学等方面也是首创者。他编写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一书,直到2004年还被中华书局重印出版,泽被学界近80年。万国鼎是著名的图书馆活动家,我国索引事业的先驱,也是近代“索引运动”的主将之一。
                                                                                                                                     (文/刘传俊   图/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