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舞台剧“炒”活教与学

期次:第888期    作者:许天颖   查看:46

     Memory,当这首百老汇经久不衰的舞台剧《猫》的经典唱段响起,舞台上的16只由表演系学生们装扮的“猫”,不管是肢体动作,还是表情神态都散发出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表演系的汇报演出。瞧!不过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了一下,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这一下子,就将4个年级的91位学生全部动员了起来,汇聚了形、台、声、表这四种专业类别的“综合大课”变得热闹而好看了。

“最拼的那次,摔了不下50次”

     《别离》是此次汇演中展现革命年代大情大爱题材的原创剧目,其中一幕,炮声响起,男主角应声跃起、360度翻转挣扎,几度试图掩护战友,最后倒在了血泊中。

     动作干净利落、极具情感张力,炮声落、掌声起,观众为之动容。而男主角的饰演者,表演系大三学生张振宇是顶着肿起的膝盖上场的。

     在指导老师张萌的印象中,这个学生平时在班里并不出挑,就连大家推他做男主,张萌都还暗自捏了把汗。

     但到了排练场,张萌似乎看到了一个她不认识的张振宇。

     “太拼了,最拼的那次,摔了不下50次。”张萌说起排练时的“拼命三郎”时,张振宇不好意思地笑笑,略带腼腆地补充,“眼镜摔坏了2副。”

     除了《别离》,张振宇还参加了另一剧目的演出,他要做的,是在“导演”与“烈士”的角色中灵活切换。

     之前排练时,时间段毕竟是错开的,正式登台,大家都是全情投入,如何从上一场的情绪与掌声中平复下来,迅速“变脸”,这对于张振宇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

     “戴上耳机、点开音乐、对上眼神!”出演“对手戏”的张紫雯透露了他俩的入戏“秘笈”。

     这个秘笈是张紫雯在排练时“积攒”下来的,她早早就发现了奔波于两场剧之间的振宇,有时难免“出戏”,在多方请教与摸索中,就拉上振宇去磨合。

     此次正式上场,两人几乎是同时走到幕后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冷静自己、戴上耳机,主题曲响起时,眼神就这么对上了,张紫雯说,“这一入戏就给彼此打足了气。”

《与光同行》 与梦想同行

     在人文院艺术系系主任周辉国老师的眼中,大三学生李彤是个“有想法的孩子”。这次表演系90多名学生齐上阵,就他第一个提出来要自己建队伍、写剧本,连剧中的主题音乐也要自己填词。

     “我想表达一些自己的东西。”李彤说。

     有想法,但成果却不易得。

     李彤原本觉得3个礼拜的筹备时间很充裕,可当自己第一稿的原创剧本被否之后,他有点“蒙圈儿”了。

     据指导老师张萌透露,剧本是改了8稿、最后4天初具雏形,并且一直到排练当天才最终敲定的。

     这个让李彤“磨”了很久的故事,讲的是怀揣民谣梦想的年轻人,如何在浮躁的音乐环境和现实的打压中,坚守初心的故事。

     这其实也是李彤自己的故事。

     初中时,李彤就对表演专业充满渴望,除了母亲,周围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剧中一幕讲述年轻人在某个露宿街头的夜晚,累得倒头就睡,噩梦袭来,一群妖魔鬼怪试图夺走梦想,这是李彤在初中时常常会做的梦。

     “坚持自己想做的,探寻梦想的过程最重要!”母亲的鼓励,让李彤的初心愈发坚定,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南京农业大学表演专业,这让他和自己的梦想又靠近了一步。

     这些心路也是李彤极力想通过这幕剧去表达的,最后一幕——路上的行人,停下匆匆的脚步,听手捧吉他的年轻人,完整地唱完一首歌。

     李彤说,这就够了。这幕剧最终被命名为《与光同行》,对于李彤和主创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反观内心、让梦想再次起航的经历。

“翻转课堂”炒活教与学

     流畅的钢琴伴奏响起,将经典音乐剧《钟楼怪人》带入高潮,男主角独特的低音声线舒展开来,在舞台的另一侧,手机替代了追光灯,照亮的是正在忘情演奏的人文院钢琴课老师陈学元。

     专业授课老师现场伴奏,高潮唱段全部真唱,这恐怕在专业艺术院校的汇报演出中都不多见。

     人文院艺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李燕告诉记者,不管是现场伴奏,还是全场真唱,都是老师和学生们自己提出来的,“既然要上舞台,就把真功夫亮出来!”

     艺术系孩子们有个性,似乎不太服管,这几乎是公认的。但这次的尝试,孩子们的投入和付出大大超乎周辉国和李燕的预料。

     周辉国介绍,以往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形、台、声、表,每个专业课都相对独立。这次尝试通过舞台剧的方式,将这四个方向专业课融为一“炉”,把课堂“翻转”,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对于这样的“翻转”,一开始学生们并不领情,因为从选剧编排到化妆道具,都要自己操持。

但几个团队一组建,负责人、主演、剧务一分工,大家的干劲儿就来了。严格的排练计划,加之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让学生们不得不把精力投入进去,耍起了“真刀真枪真手艺”。

     学生的转变,令李燕非常兴奋,“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为了排练争排练场!白天要上课,晚上排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儿!”

     而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学生,这次开始崭露头角。大二学生张晗,原定是《猫》的主演,但想法多、脑洞大,且具有良好音乐剧基础的她,刚排练就跳出来,自告奋勇要做负责人。

     化妆、头套、服装全由她搞定,“一照镜子,大家眼睛都亮了!”

     周辉国老师忍不住夸赞,“张晗,平时看起来不声不响的小猫,一下子就成了‘猫头’!”

     4个年级,91人次参演。剧务、灯光、报幕、主持,这些工作主要由大一学生接过来锻炼。

     因为在这次“大课”的组织筹备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演出当天,周辉国、李燕和全系老师们仿佛是看到自家孩子上台演出一样,激动地站着看完全场。

     既然是一次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探索,这次展演也发现了不少学生基本功方面的不足。周辉国说,“这些问题正好可以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反哺教学、锻造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