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凤鸣九天

期次:第893期    作者:杨沁恬   查看:306
    最初民间版本的《百鸟朝凤》是一首由唢呐主奏,笛子、笙、镲、鼓配奏的“信天游”式的乐曲,乐曲节奏完全随着演奏者的心情任意延长或缩短。用唢呐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从第一段的华彩到高潮的百鸟争鸣,展现了大自然中自然和谐的音律,表达了一种喜悦、欢腾的情感。
    我认为在这部电影中“百鸟”也指《百鸟朝凤》这首乐曲中笛子、笙等乐器,而“凤”就是地位最高的唢呐。电影用这首乐曲作题,以青年唢呐匠游天鸣的学习经历为线,刻画了以焦三爷为代表的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的坚守和以天鸣为代表的新一代民间艺术传承者的挣扎。
坚守
    电影中最温情的是焦三爷醉酒之后吹着唢呐庆祝天鸣的独当一面,虽然唢呐吹的是欢快的曲子,但电影的配乐着实让人感动:从焦三爷打开箱子的那一刻,背景音乐逐渐显现出来,平缓的叙事基调,配上焦三爷讲述唢呐的来历,唢呐匠的艺德,师德通过唢呐一代代传承下来,拿在手里的是沉甸甸的历史,是村民的敬重。管弦乐演奏的带有西北特色的音乐里夹杂着一股忧伤,让人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黄土黄沙,看到西北的风在庄户人脸上留下的印记。
    随着焦师傅追忆往日唢呐匠的辉煌,背景音乐也趋向高潮,配合着台词,背景音乐进入尾声,让人突然感到惋惜。我忽然理解了焦师父对不把唢呐匠当回事的哀伤,对不尊重传统的气愤,以及对没人理解唢呐音韵的痛心疾首。最后唢呐与交响乐团的合奏完美融合,让我看到一个老唢呐匠站在高高的黄土之上吹着高亢嘹亮的唢呐,那份坚持与匠人精神如同唢呐的音调一样辽远,不屈不挠。
挣扎
    焦家班时期,人人对焦三爷敬重有加,对唢呐匠这个职业也颇为尊重。焦三爷等一众老艺术家也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豪,从而透露着一份对艺术,对职业,对唢呐的坚守。可到了游家班时期,时代迅速发展,让这门传统艺术逐渐失去了观众,失去了在民间红白喜事中占有的一席之地。改头换面去省城打工就要放弃对师傅的承诺,而坚持做唢呐匠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到底是坚持初心还是顺应时代,电影抛给观众一个世纪性的难题。
    其实不光是唢呐,还有很多民间艺术面临着灭绝的境地,无人继承。缺少观众,资金匮乏,认知度不够,让曾经引领过时代的艺术成为了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见的历史。
    电影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发展联盟暨中国关中文化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呼吁生活在现时代下的年轻人不要忘记祖辈创造出的优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