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我在南农合唱团

期次:第934期       查看:309

1951 年夏天未满 17 岁的我以同等学历考入了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1952 年春我被选为系文娱干事。 上世纪 50 年代那时,社会上很流行各单位之间互相拉歌大唱革命歌曲,文娱干事理所当然地成了拉歌带头人。 我高中时曾向一位浙大同学(后成为我姐夫)学过一些指挥知识,便在合唱团任指挥之责,同时也参与一些小组唱。

1952 年暑假,金大农学院的师生参加了安徽农业调查,农学院三个系各推选一人担任拉歌指挥,农艺系是瞿宁康,植保系是夏基康,园艺系是我。 这是我认识瞿宁康和夏基康的开始。 后来他们俩都是院文娱部合唱团的头,对吸收我进入学校合唱团起了大作用。

院系调整后,中央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农学院,以及其他院校的一些系科合并为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成立了合唱团、舞蹈社等学生社团。 我想学跳交谊舞便报名了舞蹈社,可入了社后才知道舞蹈社不传授交谊舞。 于是一学期后我要求加入合唱团。

当时夏基康是合唱团团长,我找到他说了自己的转社要求。 没想到他说:“我正找你呢! 你来合唱团当指挥,现在的指挥是牧医系的四年级同学,马上要离校毕业实习去了。 ”我自知水平有限怕不能胜任,但夏基康态度坚决,一定要我任指挥。 从此开始了我难忘的两年半学校业余合唱团指挥经历。

一次联欢

1952 年“五四”,南京团市委组织各大学学生与驻宁部队进行联欢,与我们南农联欢的是华东军区政治部解放军剧院,即后来的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当时我们学生均不知道他们的底细,还自恃颇高,以为他们军人大老粗,水平不会比我们高。直到傍晚看见运送演员和管弦乐器的大汽车开进学校,这才醒悟,解放军剧院是一支真正的文艺专业团体,他们中的一些演员还出国演出过。

联欢演出分二段, 前半段由我们学生表演,后半段由解放军剧院演出。 演出水平当然不可相提并论,但从此开启了专业团体指导辅助我们这支业余文艺团体的模式。

第一次校外演出

1952 年国庆节, 南京市团市委在中山陵组织了一次全市青年大联欢,我们合唱团演唱了“人民海军向前进”和“并肩向前”两首歌曲。“并肩向前”是歌剧《打击侵略者》的插曲,有相当难度,是解放军剧院传授给我们的。 当歌声轮唱起“胜利,光荣……”时,听众情不自禁鼓起掌来,演出相当成功,由此也奠定了我们合唱团在团市委心目中的地位。

我们是最好的

1954 年的“五一”“五四”期间,南京市组织了一次全市大学生大联欢。 联欢分两阶段,先是由各学校推荐各自的好节目参加演出,然后从中选拔出更为优秀的节目,于第二阶段集中汇演。 我们合唱团推出了大合唱和男生小合唱两组节目,均被选上参加第二轮汇演。

为带动演出气氛,一般是把最好的大合唱节目排在演出会的第一个。 在第一阶段演出时,我们的大合唱节目只是被排在第二天中场休息后的第一个节目,我们演唱了两首歌,一是苏联歌曲“万岁! 我们强大的祖国”,欢快的旋律,与五一的热烈的气氛相得益彰, 合唱团青年意气风发,前排的女生白衬衣配花长裙,满台歌声、满台青春,硬是把演唱同一首歌曲的南京工学院合唱团比下去了。 我们演唱的第二首歌是歌剧《打击侵略者》的序曲,一首较大的四部合唱,依然是解放军剧院指导我们排练的。 序曲开始是描述朝鲜秀美的景色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突然旋律改变,表现美国侵略者来了,山河遭破坏,而后是描述中朝人民奋起反抗,狠狠打击侵略者,最后在战胜侵略者的喜庆欢乐中结束。 被歌声感染的听众,为我们送上了热烈持久的掌声,毫无疑问我们是合唱节目中最好的,顺利进入第二轮汇演,并被排在汇演的第一个节目。

第一笔稿费

在上述大学生文艺汇演中我们除了表演大合唱节目外,还演出了一个男生小合唱。我在内的10 个男同学排了个朝鲜歌曲“狙击手”,用朝鲜语演唱(注汉字发音),前面由女生报幕解说歌曲含义,这种形式当时很新颖独特。 10 个男生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幕布一拉开就惹人大笑不止。 报幕由学校广播站最好的广播员杨至圣担任。 当她把辫子一甩,指着我们歌手,说出最后一句说明词:“看,我们这些有狙击手,打美国鬼子就像打猎一样的高兴”,台下笑声一片。

汇演后, 我们合唱团一下子名声在外了,第五军医大学举办晚会来邀请我们演出,南京大学则来请我们帮助排练,更意想不到的是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我们“狙击手”节目,在 1955 年新年晚会上演出,这个演出,我们还收到了名为“稿费”的 5 元报酬。对我来说这人生的第一笔稿费来自我的业余爱好“乐”,是用我的歌喉换来的。

南农夜莺

南农合唱团之所以表现出色,很关键是有一批优秀的歌唱爱好者。 如土化系 56 届女同学李少华,她是印尼归国华侨,在印尼时学过三年美声,歌唱技巧非常扎实,她是合唱团干部,女高音部骨干。当南京大学邀请我们去排演“狙击手”时,我们向他们推荐了李少华的独唱,他们欣然接受。李少华在南京大学的晚会上演唱了两首歌曲,一首是苏联歌曲“遥远的地方”,一首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第一首表达的是远方亲人对前方战士的思念之情,后一首则是对侵略者的控诉。歌声引导着听众的情绪起起伏伏,完全沉浸在歌声中。据同行的同学侯文龙形容说“会场上掉根针都能听见”,当歌声结束时,会场依然寂静无声,1-2 秒过后,听众回过神来掌声雷动,无人相信这是一个大学生的业余演唱,南农夜莺在南京大学唱响了!

谢幕

1954 年下半年,学校举办歌咏比赛,我因毕业实习不能参加排练和演唱。 我的好歌友侯文龙组织农学系参与了比赛,选了西藏歌曲“叫我们怎么不歌唱”。演唱非常成功,一举夺魁,农学系拿了冠军。我实习结束回到学校,便把这首歌从农学系移植到校合唱团来排练。 首先我们在队员服饰上下了些功夫,女队员心灵手巧用被面做裙子,用被面做腰带,头上则戴上一朵纸做的红花,这样的装束还真蛮像藏族姑娘的。 男同学的演出服是一件长衫折进一只袖子,再加一顶礼帽。虽简单却给老教授们添了麻烦,翻箱倒柜为我们找出多年不穿不戴的长衫和礼帽。 其次我们在大合唱中加了些动作,当歌唱到“举起美酒,向着那太阳”时,前排合唱队员把手举起,全体队员再一律将头左转,象征举杯向阳。 唱到“唱起山歌,跳起锅庄”时,前排女同学的手摆动三下以示舞蹈,这些添加为后来的演出润色不少。

“叫我们怎么不歌唱” 由学校合唱团演出了两场,一场是 1955 年南京市各界新春联欢会,另一场是 1955 年南京市团代会闭幕晚会。 在团代会闭幕晚会上,最初我们的合唱是晚会第一个节目,压轴的是一个专业越剧团。 由于我们迟到,组织者临时调整了演出次序,我们的合唱成了压轴。压轴,压不压得住,大家心里并没数。 结果出乎意料,歌声一停掌声雷动,我代表合唱团面向观众鞠躬致意。 不料,当我走进幕帷,掌声又再次大声响起,大有不再唱不能收场之意。没法,我再次出场,指挥大家齐唱了一首“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的台湾”。 唱完此歌,观众仍不离场,一边鼓掌,一边大声要求再唱一曲,我们只好再唱了“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的最后一段。这段唱毕,大幕下落,鼓掌依旧,我再次走出幕帷,向热情的观众再次深深鞠躬致谢。

(钱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