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热到冷静:双 11 的第 12 年

期次:第934期       查看:115

庚子年,10 月 20 日。 疫情的沉寂悄悄褪去, 荧荧闪烁的屏幕后正有七千万人蹲守在双十一的预售直播间。 主播马不停蹄地展示一件接一件的商品, 而当左下角的链接弹出的瞬间,屏幕前无数双手便一拥而上,仿佛商品的标价仅仅是一串简单的数字,抢到,就得到了实惠。

这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第 12 个年头。走过一个轮回, 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个购物商城的折扣活动, 成为了中国新的群体性狂欢节日。 双十一的前夕,如果没有塞满购物车,似乎就会后悔错过“薅羊毛”的好机会。 炽热的消费欲望逐渐蒸腾上升,笼罩了城市和乡村。

在带货主播李佳琦的直播间, 一件售价1699 元的羽绒服瞬间就被预订了 323 份。 双十一的崛起, 无疑为中国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 截至 2019 年,它已经成长为一个销售额可达 2684 亿元的庞然巨物。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双十一就独自拉动了内需的车轮。

但是,在普通民众的心中,真正攥在手中的实惠才是支撑他们在凌晨时分睁着通红的双眼狂点链接的动力。 日常必需品相较商超更低廉的价格,使每个经营家庭的人欣喜;消费品甚至奢侈品可以企及的价格, 更成为了一个费心等待双十一的绝佳理由。

这股狂热的风吹到第 12 年,在这疫情影响后更多人寻求消费降级的时间点, 虽然仍被无数人追随,却隐约夹杂不同的声音。 越来越多的人从这股狂潮中抽身开来, 冷静地审视自己的需求与双十一的意义。

进入双十一的网上会场, 几乎没有人可以一下子理解繁复的活动规则。 要理解限时免定金、预售立减、四件九折、跨店满减等规则,无疑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个仿佛按了加速键的快节奏社会, 人们甚至会对着微波炉大叫,嫌弃它太慢,又怎肯去反复咀嚼这份不够明了的购物规则。 一旦人们感到规则的束缚感超越优惠力度, 他们便会无情地抛弃双十一。 遗憾的是,与离开的人数成正比的是承办方变本加厉的条款规定。

然而, 拿出十二分精力读透了规章的购物者们就能够安心地收获实惠了吗?

并不一定。 因为天生逐利的商家中总有人有和消费者来一场心理战的打算。 双十一前他们悄悄地抬高原价,一旦购物节到来,他们便假模假式地恢复原价。 当你以为占了便宜在偷笑,商家却笑你看不穿。 这场猫鼠游戏里,消费者气喘吁吁,一步三看,虚假降价就是捕鼠夹上的奶酪。 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就频频有留言投诉商家的临节涨价行为,情况之普遍,可见一斑。

双十一仍在路上, 却有必要停下来歇口气了。

近些年来, 消费主义的风潮从大洋彼岸吹来,并越吹越劲。 它鼓励为了占有而占有,为了消费而消费,追求单纯的享乐,违背消费的本质目的———为人类需求服务。 人们在各类购物节、年度大促的怂恿下,不加限制地添加购物车,被厂商的广告所裹挟,乘着金钱之列,驶向未知之地。 可转念一想,淘宝直播上“买买买”“对自己好一点”的摇旗呐喊,不就是在鼓励消费者购入一些本不需要的物品?这无益钱包,更无益个人成长。

山下英子提出了现代生活的新公式:断舍离。 她聪明地得到了使个人抛弃累赘的妙法,最后达到脱离对物质的迷恋,活得更加自由轻松的境界。 断舍离日渐流行,而双十一鼓励的多买多拥有却与之相悖。 明明不是刚需,却因为便宜而购入,这不是节省,只是浪费。更不用提, 平均每三个月就有类似双十一的购物节。

庚子年,10 月 31 日,世界勤俭日,距离双十一还有 11 天,狂潮退去,冷静回笼,双十一的背面,是我们应该回到的地方。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 ”

存在即合理。 双十一的应运而生,是时代的召唤,却也有着时代的错着。 或许,今年冬月,你能只买要的,得到真正的实惠,明了真正的勤俭。

(全媒体中心 徐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