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的况味

期次:第937期       查看:211

你若是从南门进入南农,沿着金陵路一直向前,穿过逸夫楼广场,走过行政楼便会看到裕光楼,这里便是校史馆的所在地了。不知你可曾留意这块石碑,草木茂盛或许渐渐将“裕光楼”三个字所遮挡,但它挡不尽的是南农至今 118 年的历史印记。

大一上学期我成为了校友馆的讲解员,一年前的暑假,我留校参加了“外小语”校友馆双语讲解。从此,便和这里系下了不解的缘分。 因为疫情,寒假匆匆一别,近半年都没能再回来。 当我再次踏进校友馆时,它已经更名为校史馆了。我一直觉得校史馆是一个宝藏之地,看似平平无奇,占地面积不大的一座小馆,却蕴含着无数的宝藏等待你我去发现,我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没人的时候在校友馆独步,都会有新的发现,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而也正是在每一次讲解中,在他人的提问中,我也总能寻找到前所未知的校史馆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校史馆的况味。

左时光右浮雕, 一踏进校史馆就会看见时光墙和浮雕墙,但是平时校史馆的灯都是暗着的,我很喜欢踏进校史馆打开所有灯的那一瞬间,这里仿佛化身一个时光隧道,连通了过去和现在,我们似乎可以在这里穿越千年,与过去隔空对望,那么你一定要去看看南农的前身,去体味陈裕光先生的“教育救国”,去经历王酉亭先生的“鸡犬不留”…….这或许就是校史馆的况味。

记得我刚开始做讲解员的时候, 每一次讲解前总是特别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慢慢地也开始像曾经带我的学长学姐一样从容自若了。有一次讲解结束后,有位学弟问我,校史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虽然校史馆遍地都是宝, 从金善宝先生的亲笔信, 樊庆笙先生带回来的青霉素,再到显微镜,老照片,那么镇馆之宝到底是什么?那天我问老师:“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呀? ” 老师说或许是那幅画。老师带我来到《金善宝油画像》前,这幅画是金老先生的女儿捐赠的,画得栩栩如生,我想这就是金老先生当年的真实写照吧,这位毕生致力于小麦研究的老先生,他与麦穗的故事可谓说不尽道不完。 此后我每每来到校史馆都会来看这幅画,这或许就是校史馆的况味。与校史馆相识想来也有一年半了, 看着它从校友馆更名为校史馆,品味它在四季更迭中的况味,然而我却从未发现过这条走廊。 说起来还要“感谢”疫情,因为疫情的原因,来参观校史馆必须进出口分开,于是进入场馆后不能原路返回,需要从后面的走廊绕出去。 那天,是我带的第一批来参观的新生,讲解结束后,我指引他们从那条走廊走出去,他们出去后,我打开走廊里的灯,开启了一片全新的世界, 这条隐秘的走廊里有当年 1977/1978 级本科生入学 40 年主题展,还有他们的亲笔签名,那一张张黑白的照片,那一笔一画的名字都是沉甸甸的历史,这或许就是校史馆的况味。

南农至今 118 年历史, 岂是我这篇小小的文章可以盛得下的,但你一定能在校史馆中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校史馆的况味需要时间的淬炼,定要细细去品。

(黄雨馨)本文获“品读南农,同向同行”特色南农征文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