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

期次:第964期       查看:365


我们是原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大)农学系遗传育种 601班的学生,因此与作物遗传教研室的恩师们关系特别融洽。恩师们不仅把我们当作学生,更是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子女。课堂上喊我们名字,在试验田喊我们小郑、小刘、小周等,可见师生感情之深。

58 年来,恩师们的容貌至今记忆犹新。 马育华教授胖胖的,夏天上身穿一件白衬衫,下身穿一条背带裤,上嘴唇留着平胡须,讲课声音洪亮。吴兆苏教授瘦瘦的,戴一副金丝眼镜,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一下课就在走廊上吸烟,而且一根接一根。 别看恩师们讲课穿戴考究,可在试验田却像个老农。如朱立宏教授在烈日的夏天,头戴草帽,头上汗珠往下滴,汗水把白汗衫贴在身上变成肉色,赤脚在稻田里观察记载,恩师们对科研的严谨精神深深感动我们。

我们始终忘不掉母校四年中, 育花育草, 广施甘露千株翠;始终忘不掉恩师教诲际,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写春秋。在校四年中,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将我班分为稻、麦、棉、玉米、大豆等科研小组,由恩师们从田间规划,种子发放,播种,记载,收获及考种全程指导。 特别在我们毕业实习时,吴兆苏教授全程带领我们到溧阳南渡进行小麦品种布局调查, 品种纯度调查,单株选择及室内考种等。晚上在生产队麦场上给我们讲课。返校后,把我们 30 份调查报告一一审查修改。这一幅幅场面,这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恩师们以“拓荒牛”精神,犁出了一片适合学子们成长的田野。 并以专业教育为“沃土”,以实践教育为“追肥”,培育出农业实用人才的“种子”。

正因为恩师们的粉笔铁锄播种未来希望, 园丁巧手栽培祖国栋梁,才能使我们学海扬帆冲远浪,书山探路攀高峰。 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姿态,承托社会与时代的力量,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的增收作出更大贡献,为母校增光。

1998 年 5 月,我班重返母校,重新观瞻母校的光彩和慈母情怀的恩师。 这次特邀健在的恩师有朱立宏、刘大钧、潘家驹、盖钧镒、俞世蓉和朱荣生教授等。 图为师生合影留念。

(校友 刘学南 郑如坤)

 

祝母校120 周年校庆

一百廿春秋不老

求真务实

茹苦含辛培桃李

双甲子慈母情怀

抚育弟子

呕心沥血育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