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干部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

期次:第992期       查看:75

编者按:3 月 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我校干部师生对“两会”胜利召开热切关注,对 2024 年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纷纷表示要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奋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沈其荣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际, 我们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更要以奋进之姿, 拿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方案、新答卷。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进入绿水青山背景下的高质量、 高品位农业时代,我们要深入做好“土壤”的文章,要兼顾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重目的,积极发挥科研优势,有效消纳农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负荷走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木”,抢抓绿色发展新机遇,以使命为导向, 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产出更多一流的创新成果,破解新难题,扛起新使命,谱写新担当。

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 田永超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将时代感召转化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自觉。 作为涉农高校的人工智能学院,我们将聚焦强国建设新的时代命题,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农业强国为担当使命,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不断促进“泛 AI+”农业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AI 技术”之笔答“强国建设,南农何为”之卷。

植物保护学院院长 张正光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我们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植保人才。围绕“四个面向”,加强有组织科研,着力揭示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发高效安全植保新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农作物病虫草害问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 未来,我们将努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培养德才兼备、拔尖创新型人才,推进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进程,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植物保护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许承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 2024 年两会精神, 应该是当前我们学院党委的首要政治任务, 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 要让全体师生深刻领悟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教育,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创造性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合作处副处长 严瑾

作为高校服务和践行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的工作者,我们唯有深耕“三农”沃土,秉承“为农”情怀,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特色优势,着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同时要注重因地制宜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校地企协同,继续在新时期耕好定点帮扶的“责任田”,奏好乡村振兴的“协奏曲”,探索“千万工程”的“新样板”,持续为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和美乡村的宜居宜业、乡村振兴的可感可及而努力奋斗。

工学院教师 中组部、团中央第24 批博士服务团成员 傅秀清

作为工学院教师和中组部、团中央第24 批博士服务团成员, 我会继续依托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坚守立德树人,牢记育人使命,培养新农栋梁;围绕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领域的重大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学科交叉,开展科研攻关,为提高我国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园艺学院博士研究生 蒋程

作为一名农科生,更应时刻铭记总理的嘱托,秉承南农“诚朴勤仁”的校训,应扎根大地,将自身专业所学,立足“三农”工作,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用行动诠释知农爱农之初心,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自己的汗水与力量!

前沿交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第 39 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 陈亚男

作为一名农科高校的研究生,我们的科研需以绿色打底,要跳出专业固有的科研模式,找准自身专业的全新切入点,积极尝试跨领域交叉融合,将前沿科技运用落脚到具体的农业问题上,整合传统农业研究的扎实与前沿科技的精准高效,实现“弯道超车”,创造领跑优势。公共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李嘉胤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勇于磨练自我,汲取“新时代南农精神”,积极全面发展,不负祖国期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以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为教育事业改革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言献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伟业贡献青春力量,不懈团结奋斗。

农学院本科生 宋宇坤

作为一名即将升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农科学生,我将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 积极探索科技前沿,努力攻克种业卡脖子问题,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青春的奉献精神为国家“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农科青年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 李志远

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我们深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关键性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正是我们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我们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与产业创新,为江苏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周雨璇

作为涉农高校的青年学子,我们更应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田间地头,将课堂学习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要积极投身于基层实践,让个人理想在融入祖国建设中绽放,努力成长为一名善于“自找苦吃”的青年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光与热。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徐灿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将在线上用好新媒体平台, 努力打造一批青年有 “共鸣”、能“共情”、会“出圈”的网络文化产品,让青年听得懂、听得清、听得进;在线下抓实组织化学习, 依托 “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载体,开展座谈交流、实地参观、动手实践等活动,让“两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