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 20 岁

      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5月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那么,20岁是怎样的概念呢?       20岁是普遍意义上人生的四分之一,是男子的弱冠之年、女子的桃李年华,是正值年轻,面临无数选择的人生交叉口。在祖国七十周年之际,对正值不同年龄段的人,他们曾经或者现在二十岁是怎么样的呢?       我用汗水弥补了过往的缺憾       一位与祖国母亲共庆七十周年华诞的奶奶这样说: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要说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啊,还要从更小的时候说起。上世纪60年代那会儿,大家的生活都格外艰苦,我们家是上中农,还能自给自足,只不过啊,正是这个原因,我只上了一年初中就被迫辍学了。有人推荐我当老师,只不过一个月只能拿几块钱,而我的大姐那时候是纺织厂工人,一个月工资几十块,尽管如此,她还是劝说我不要去工厂工作,因为那样的疲累真的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最终我进了农村小学当代课老师。       那时的农村小学老师需要什么都会,我教语文、数学、体育等所有的科目。除了教书,我还学习,就算是每天要批改半人高的作业到深夜,每天五点多的时候我还是拼命起床自学,用各种知识充实自己,学校为了提高我们老师教学能力的培训课程我也一节都没有落下。也不是没有疲累的时候,可是我不想虚度我二十几岁的年华。我的父母也十分开明,他们支持我,告诉我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有所顾虑。       一个月后我从代课老师转为民办教师,可是为了我自己,也为了我们农村教育事业,我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后来我还考得了中等师范学校的文凭。我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教了几年书之后,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我的班上,以致于我带的班级的人数高达七十多人,我只想把他们每个人都教好,能让他们读好初中,为未来打好基础。       如果说要有遗憾,那就是我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没能继续学习。不过正因此,我才一直努力奋斗。现在我已经退休将近20年,祖国发展变化巨大,电脑啊手机啊频频更新,但是我年轻时喜欢阅读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清晨的早报,儿子孙女带回来的各种读物我都读过。所以我想起我的过往,我年轻的二十多岁,我没有虚度光阴,只有满满的自豪。”       我耕田育苗,我的儿子教书育人       一位培养出大学副教授儿子的63岁的爷爷这样说:       “我老家在甘肃,近几年才随儿子到南京来。我是个一辈子种田的农民,从来没有做过别的事情。我们那时候,读书上学往往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限制,所以我青春的汗水都流淌在了甘肃广袤的土地上。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家庭联产承包,我毕生的事业就是关注天气、土地和作物。但是我的儿子不一样。他上学的时候国家又恢复了高考,孩子们都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公平竞争。虽然我们家条件不够好,但是他从小成绩就好,大学考了吉林大学的本科,又考了南农大的硕士生,后来去了211大学当副教授。他成功离开黄土,成为了一名卓越的人才,又不断为我们国家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虽然我一辈子没做成什么大事,但是我的儿子令我感到深深的自豪。”       飘扬的红旗是我此生的挚爱       一位风华正茂的国旗护卫队成员这样说:       “我在大一军训时期,通过艰苦的训练以及层层的选拔进入了学校纠察队,成为了升旗五分队的甩旗手。不论是紧张忐忑的第一次,还是动作早已熟烂于心的第无数次,只要是在把国旗甩出去的那一刻,就真的十分自豪,甚至有感动到哭的感觉。       我们最开始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从每个上学日的下午五点四十到六点三十,反复练习一个月。周末我们自己也会加练,拍视频,纠正动作,努力达到分毫不差的严谨与完美。我第一次作为甩旗手参加大型活动是在2018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时候,早晨六点半左右,那时天还有些黑,我第一次站在护旗队伍最前面,感到特别紧张,下面还有很多同学在看,但是想要完成升旗任务的紧迫感比紧张更多,带着内心对逝者的沉重缅怀,我们顺利完成了升旗仪式。       还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给中山小学运动会升旗的时候,那天出现了意外,中山小学放了少儿版的国歌,与我们以往练习的国歌不同并且有些小声,我理好旗站在那根本就没有听见国歌已经放出来了,当时脑子是一瞬间蒙掉了,但我右手边的护旗手反应比较灵敏,她听见了国歌就立马扬手往上送旗,我顿时反应过来甩出了国旗,最终也是顺利完成了升旗仪式,而且还特别棒。也算是平时练习得多,手臂有了肌肉记忆,应该算是比较庆幸没有出现失误吧。       我每一次有早上有早课的时候经过主楼都会为国旗拍一张照片,虽然每次拍的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每次经过都会忍不住拍一张,我为祖国感到自豪。”       70年了,我们的祖国再也不处于那个迷茫探索的年代了,现在的繁荣、富强与昌盛都离不开过往在不同领域的无数曾经的年轻人的贡献,或宏大或渺小,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我们也期盼,祖国的明天有当下青年的挥斥方遒!(园艺学院  罗一凡)本文获得“我和我的祖国”作品征集大赛征文类二等奖。

  • 紫气冬来报春光

    紫气冬来报春光

  • 岁复新, 人复行

      2019年是流行丧文化的一年,即使在2020年的开端,它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也依旧在生活里铺展漫延,有人说:“年份只是人类发明的计数单位,并不会影响时间的连续性,所以2019让你难过的事,2020依然会继续。”更令人悲观的是,这种削减新年积极意义的话居然经得起推敲。但因为如此,我们就不辞旧迎新了吗?人类与时间经年对抗,历史长河中喟叹光阴的语句翻涌堆积,现在我们能阅读到的章句多数是在当时时代文学造诣高或成就斐然之人留下的,可见并不是只有我们这些普通人受时间摧残,而时间也从来不曾在某个时期格外宽容过。时间这方面的残酷性其实早已为人类所得知,但人类从未放弃过努力。       时间起源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剪影,中国古有羲和占日、臾区占星气的传说,更有漏刻、打更的计时工具;彼时远在大陆另一端的西方则奉圣经若圭臬,敬畏上帝分昼夜、定年岁的说法。传说仓颉造字,有鬼夜哭,因为一大秘密从此被剥离外壳。那么人类开始觉察时间并创造刻度的瞬间,浪漫程度应也不遑多让。想象数千年前,我们祖先在混沌大地上行走,昼夜更替的变化始终存在,大部分人不以为然,一小部分智者却停留了下来,开始仰望天空思考原因。这停留下来思考的其中更小一部分,居然能够将昼夜更替与自己身体表面的变化和部落中的生死大事结合起来,于是出现了时间的意识。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在天黑免受野兽袭击,大部分人都开始懂得在日落前赶回部落,这些习惯口耳相传,星体移转也成了最初的时间刻度。       再到后来千年过去,期间时间始终以连续平稳的函数形式存在,但人类的奋斗历程却起伏汹涌。人类创造时间刻度的最初始于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来生存下去,与之对抗来达到和谐共存的传统也一直这么延续了下去,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很难察觉到早睡早起、春种秋收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都是时间刻度下智慧的凝练。而一年一年周而复始这样大的尺度会仅仅只是重复吗?显然它也被是生活智慧的一个缩影。早一些的时候,一年到头了,庄稼人核算收成,生意人复盘开支,将军要看看麾下多了哪些勇士、折了几员前锋,甚至君王也要反思这一年政绩如何,以便来年征战别国时能大杀四方。而这些年,到了新年这个节点,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公司企业、乃至国家社会,都要有一轮一轮的总结反思来为来年做准备,给留一点喘息的机会。电影里说,成年人最放松的时刻是回家上楼前在自己车内一个人独处的那几分钟。那其实在长假加持之下,新年是一大整段让你独处反思的轻松时光。       有人说,你今年年底过得不好,明年年初你也不会好。理性悲观者的怀疑言论确实不容忽视,从年底到下一年的年初好像也就隔了那么几天、几周而已,但是时间是一个平稳连续的函数,生活就也一定是吗?你前一秒还在埋头加班,下一秒可能解雇信息悄然来临,也可能努力得效突然收到升职通知;你前一天还在辛苦努力,隔天可能中了头等彩票。这些随机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生活从来都是起伏变动的。就像《长安十二时辰》里说的:“一时失败,也不能叫作完了。你知道这世上,存在着那么一点点人,他们特别懂得站在高山望深渊,坠入深渊识攀爬。人,活得不是一个点,人活起伏。”唯一遗憾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改变你糟糕状况的时间节点在哪里,也许是今天下午你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也许是下个月你通过烧脑证书考试的时候,也许是明年你在某个路口找一见钟情的人要了联系方式的时候。       因此坐在生活的牌桌前,轮流坐庄的我们永远在期待下一张好牌的到来。哪怕嘴上说着“好累啊,明年也没有希望”“日子过得垂头丧气”这样的话的人,往往也是因此饱含期待遭遇失败后才会发出失望的声音。于是浪漫的人类才会发明时间刻度,才会有新年,才会说春风吹又生。保持着这样积极乐观的认为从跨过这一天进入新年开始就会好运不断的心态,每个平凡的人才会更加努力去改变什么,而不是继续消沉下去。美丽的焰火、形形色色的年终奖,以及家人相聚时的鼓励,这些都是新年这个浪漫的时间节点带来的、为了给你一点期待、鼓励你继续前行所做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只有你自己用力多扇几下翅膀,属于你那场蝴蝶效应刮来的飓风才会尽早来临。岁复新,人复行,意在此中。(校报记者团  黄宇芳)

  • 逝去的, 未来的

      2019年7月15日17时29分,南京农业大学招生办的老师发来期盼已久的消息。尘埃落定,我的大学生涯会在那儿度过。笑容才刚刚在脸上绽开,分针才刚刚摆了一下,又接到母亲的电话。心顿时一沉,我知道爷爷最近状态很不好,八日滴水不进,家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儿子,你快收拾一下,你爸说你爷爷快不行了。”       “马上到!”       我一路风驰电掣,眼睛看路,心里默默祈祷着。       等一等,请再等一等,爷爷,我考上大学了,你的孙子有出息了!       作为零零后,很少有同龄人像我那样骄傲地谈起我的祖辈。别的且不论,光是爷爷九十多岁的高龄就足以让很多人啧啧称奇。时光回溯,漫长的人生跨度意味着他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有一位活生生的历史见证人作为至亲,怎能不自豪万分?       可是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听一听他的故事,所以高考前我曾暗下决心,在高考结束后系统地整理祖辈的事迹,做成一部口述史。只是没想到一切来得那么快,一切又那么的巧合——爷爷弥留八日似乎就是在等这一纸消息,令人唏嘘。       丢下车,穿过小巷,一拐进大铁门,只见二伯头戴白帽、臂扎白巾,高大的身躯佝偻着倚墙烧纸。他抬头望望我,眼红红的,一言不发。此时我反倒不敢多想,只顾迈步前进。       真不知该怎样形容那一刻的心理状态,是突遭悲报的恍惚,还是没能送上消息的遗憾,还是苦苦煎熬结束的释然?       我默默站在一旁,缓缓松开握着志愿入档消息的右手,仿佛看穿人最后的归宿。       其实我错过了爷爷大多数的时光,所能够想起的都是他最后十年的境况。靠着闲暇时与家人聊聊过去的事,我才渐渐补齐爷爷人生的拼图。       这简直是当时一个贫苦农民人生的标准开头,爷爷父母早逝,仰赖亲属接济长大,在地主家放牛。       爷爷给地主帮工,从早忙到晚却依旧吃不饱穿不暖,稍有差池就少不了一顿打,而且在今日人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在那时则只是地主家儿子的特权。       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可能很难去想象,不过10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掺杂着深厚封建、殖民地色彩的国家,中国的绝大多数人还受着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卑微度日。       也许是推翻压迫的胜利滋味太令人兴奋,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5天就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转战,他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来到抗美援朝战场的前线,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       我无法亲眼见到朝鲜纷飞的鹅毛大雪,我无法亲身体会铁道兵头顶飞机炮弹抢修铁路时的勇气。但我可以明白长津湖战役士兵的忠诚坚守,我可以抚摸爷爷那两枚象征着无上光荣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章。       初生的新中国啊,血与火铸就。强敌环伺,蠢蠢欲动,无我中华儿女一腔热血,何以守护你的至美容颜?       归国后,“一五”计划正掀起全中国的建设高潮,爷爷卸甲归田,带着奶奶,纵身投入到“北大荒”的开垦事业。       我的母校南京农业大学也有七位有志青年联名呈书请求前往“北大荒”,时称“北大荒七君子”。当我在开学典礼看到那七位先辈的照片时,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因为我知道,当时从一大片沼泽地里开出良田是多么不容易,所有的所有都要从零开始,更不论还有各种各样的危险节外生枝。       但是他们还是成功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水稻、大豆、玉米,每年都有大批量的粮食送往全国各地,解决粮食的燃眉之急。       再次叙述起爷爷的故事,我还是忍不住激动万分。他,真真切切在与祖国同行,为保卫祖国上过战场,为建设祖国下过农田,一辈子勤劳诚恳,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现在,他的生命划上句号,一段传奇悄然逝去。不过,他的精神不会消散,将会时时照耀在我的心头,指引着我继续前进,向着美好未来前进。       新中国成立已然七十周年,祖国母亲,我不想用太多溢美之词矫揉造作我的祝福。懂得你的伤痛才能明白我如今的使命,路还很长,我会坚定地走下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信息学院  高艺)本文获得“我和我的祖国”作品征集大赛征文类二等奖。

  • 人间烟火

           一棚,一台,一灶,一锅,无数枚码的整整齐齐的鸡蛋,一盆盆各色食材,盛装各种调料的盒子……棚子出现在傍晚的路边,台子是简易的木板,灶火长明不灭,锅是家用铁炒锅,鸡蛋在灯下格外透亮,不锈钢盆里洋葱、腊肉、鸡胗、猪肝、香肠一应俱全,每一味都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成为你舌尖上的挚爱。所以这深夜翻炒的故事是从一颗胡椒开始的。       当第一颗胡椒奋不顾身地冲向热油锅,发出“唰啦”的声响,每一声都入你心,伴随越来越多胡椒的加入,好闻的味道氤氲在空气中,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当初麦哲伦会为了一颗胡椒而行驶到万里之外的未知海域,为什么胡椒的价格在那时远高于金币,人们对味蕾的追求还远不止于此……       “老板,牛肉腊肠各一半。”       “好嘞!”       “咔”是锅铲与蛋壳碰撞的声音“唰啦”是蛋打在锅里与油碰撞出一片金黄声,锅铲均匀地把蛋打散,散成一片温柔的模样,再撒一把翠绿挂珠的青菜,撒一把乳白色胖胖的豆芽,加上筋道的手擀面,手腕抖落,调料散落,如同一场下的均匀的雨,每一份都经无数次配方实验,调配出最佳味蕾体验。再加上你想要的肉类,挤上浓香的酱油,端起锅,拿稳铲,轻盈地,恰到好处的,颠炒、颠炒,翻滚翻滚再翻滚,直到每一根面条都染上金黄,每一块肉都散布醇香,喷香着冒着热气。每当这时总有小伙子再加上一句“老板,多放辣啊”老板跟着一句戏谑:“晚上吃辣小心上火呦”于是又是毫不吝啬地一把红色,染红了这无边的夜,最后再加上一把小段青葱,你便可以抱着滚烫温度的饭盒,心满意足地回家去。       这里挂着围裙的老板娘,在一盏鹅黄色灯下挥动巧手,做自己的手艺,不经意间把美食的奥义发挥到极致,行云流水的带动锅铲舞动曼妙,用一双巧手烹调出喷香冒蒸汽的饭食抚慰着每一个晚归人的胃与心。       这正是我一直坚信的:食物,是有光泽、有温度,气味芬芳的,他时常顺着胃抵达灵魂深处,腾着热气,将你平时被世事碾压的,褶皱的不像样子的灵魂包裹,像是最简单的生物吞噬食物那样,食物吞噬我们的灵魂,一点一点抚平创伤来抵达熨帖的舒适。有作家说:不说话生活用食物代替。这事便是这样,街边的炒饭如此,西餐厅里的牛排亦如此,都是我们汲取温度的手段,谁都不比谁高贵罢了。(校报记者团  杨子晗)

  • 更 替

    我是苍寒中矗立的梧桐为那将逝的深秋写尽诗篇让那繁叶染上金黄的诗意悄悄地 悄悄地细腻的寒风轻抚着树梢她带来了冬的预兆函娓诉着信封中的使命为秋定制落幕的表演霎时那一刻沉静了寒鸦倾诉心声鸣虫停下吵闹万物的脸庞凝结了秋霜寒露那是止不住挽留的泪滴可是 可是我爱着那深秋 爱着那北风爱着那稍纵即逝的摇落万物与我在凝重的空气中尽情高歌那惊艳了万物的风飞叶落啊 飘舞啊让我的心与我所爱在风中飘舞啊让那金色的诗意沉淀在苍茫的大地 飞扬在辽阔的长空铭记在游人的浪漫追忆中 梧桐叶蓦然了 他依依不舍地遥望着愈来愈远的枝干离别是叶片上未散的湿润风却邀他携手共舞于空澈的舞台留下悠然轻逸的欢乐他抹去泪滴奋然抖擞精神呐喊着 归去吧让我成为秋的帷幕而降下 他蜕变了身形融入了丰饶大地 他来到了归宿走进了茫茫生机深秋她笑着换上新的衣裳那是无数落叶铺就而成那么朴素与无华她轻抚着赋予他们生命的厚重 她期待着第一场雪期待着下一个春的生机袁夏的活力秋的浪漫让这天地积淀着新生的希望你好,冬 (校报记者团 孙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