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有”声 以声育人

——我校公共艺术平台创新思政教育 诠释传统文化

期次:第909期    作者:许天颖   查看:179
       “春来花先知,春至风已暖。3月21日是春分节气,校园里,花颤枝头、草长莺飞、万物生发、春意萌动 ……”近日,我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传来了由学校青年老师朗诵的经典散文《春》,这是该平台推出的第47期节目,受邀朗读的均是来自学校教学科研以及教育管理一线的教师。
       据我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朱志平老师介绍,南京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二十四节气,因此我们在每年的二十四节气都会邀请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来平台“留声”,介绍节气里的气候习俗,以及农耕农技的小知识,同时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据朱老师介绍,除了“线上”留声,平台还组织师生,“线下”巧用“快闪”的形式,每逢“二十四节气”在校园“闪诵”,朗诵经典,缅怀先烈,畅想青春。
      理学院化学工程研究生周玲玉说:“我身边的同学大都是常年泡实验室的,看的也都是专业相关的文献。公共艺术平台的推送都是节选,一来丰富了我们阅读的内容,二来也让不少同学喜欢上了朗读。这个栏目帮助我们从碎片化阅读中抽身,回归传统的深度阅读。”
      外国语学院英语161班学生张亚琦说:“老师同学们不仅每隔几天就可以听到一篇新鲜出炉的朗诵,而且还可以想听就听,随时随地地听,无形之中放大了艺术带给我们的熏陶作用,让艺术常伴身边。”
      我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胡燕告诉记者,公共艺术平台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化作“有声”的形式、无声的浸润之中,对于学生而言,增加了其对农耕文化的了解、对古典诗词的品鉴,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倾听心声梳理自我,通过细腻的图文构思与策划以声育人,正所谓“爱由心发,声由爱传”。
      我校教师工作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郑颖认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以声传情为爱发声”栏目以新媒体为载体,上出了一堂堂独特的“思政课”。在一次次深情诵读中,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教师实现了自我提升,也为学生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我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姚兆余教授表示,近年来,我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润物有声、育人无形”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与校园文化氛围,“以声传情”微信平台就是借用精心的策划,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对话,借助创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据了解,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的推动建设下,南农师生通过编排校史故事、诵读国学经典,结合古典舞蹈、书法等多种表演形式,在师生中诠释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